这是困扰中西方医学专家长达数百年的未解之谜。
一根细如牛毛的针轻轻刺一下小腿部的某个穴位,便能治好折磨你许久的老胃病……古籍记载,近720个穴位散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针对每个穴位的“针刺艾灸”,可实现近千种不同功效。
但在西医看来,这项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技”近乎玄学——曾经,西医为了验证穴位针灸的作用开展解剖学研究,并未发现穴位处与周围组织有何不同,也未发现穴位与功能部位有结构上的关联。直至今日,曙光医院成功进行全球首次磁共振头部电针针灸的脑功能实时成像实验,正在破解这一百年谜团!
脑洞大开
实时捕捉针灸过程中脑功能成像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以往与针灸相关的经络学说主要基于经典著作,缺乏可视性实验依据,以至于不能客观诠释针灸的有效性和作用机理。
在中医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詹松华教授带领谭文莉博士等人组成专项研究团队,决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有个脑洞大开的设想:以磁共振成像直观地显示出针灸穴位与神经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大脑特定功能皮层的关系,从而验证针刺的信息既可以直接影响脑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脑功能的调节影响人体其它系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詹松华教授
12月初,一场特殊的实验在曙光东院磁共振室紧张进行,正头顶的百会穴上插着连有长线的电针、戴着联影定制头针线圈的受试者,被缓缓地送进了磁共振扫描机内。操作间里,詹松华教授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期待着电针的电流接通后,会出现预想中的效果。
▲全球首例磁共振验证头部电针针灸试验
后处理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受试者的大脑额叶和边缘系统出现高信号,即显示被激活状态。詹松华教授推断,针灸百会穴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功能区的活动,对副交感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
▲磁共振扫描前后图像对比
▲受试者大脑额叶和边缘系统呈现被激活状态
▲三维定位图
这不仅是全球首次通过磁共振来验证头部电针针灸对大脑功能区的实时影响,更是为针灸穴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对于在针灸穴位的同时,进行实时研究大脑特定皮层激活及脑网络连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秘密武器
私人订制全球首个针灸专用头线圈
▲詹松华教授(右一)和研究团队在实验现场
这是一个从未有人做过的实验,要达到头部电针针灸实时成像需要解决几大难题:肉眼便能看得到的难题是,目前磁共振采用的头颅线圈严实包裹头颅及颈部,医生无法“见缝插针”,更别提准确地找到穴位了。隐藏的难题就更多了,比如,为了达到可控、可量化的循证实验,必须采取电针针灸,但电流与磁场二者相见“分外眼红”,相互干扰,影响图像信噪比。再比如,颅内神经以亚毫秒级连接,没有高性能通道的接收线圈根本捕捉不到神经传导的动向……
这意味着实验要有序开展,必须配备一个订制的针灸专属线圈。
“外资企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大多设立在国外,沟通交流成本很高。能提供优质设备、在国内有强大研发团队,且对中医有深刻理解的企业是最佳之选。”詹松华团队深思熟虑后,最终将项目合作方锁定为联影,开始针灸实时功能MR成套装置的研发工作。
詹松华教授对联影磁共振研发团队提出了这一想法,即刻得到全力配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联影专为曙光医院量身定制了一个“高配版”的头针针灸线圈,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电流对磁场的影响,提高了信噪比,还植入高性能通道,完美捕捉亚毫秒级神经动向,为实验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无独有偶
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验证
▲埋线针刀名家杨才德教授(左二)及其研究团队
埋线乃长效针灸,无独有偶,埋线针刀名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杨才德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已经在超声引导下开始了对埋线针刀微创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能清晰地显示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传次数的准确性
▲杨才德教授研究团队在操作现场
以一及百
为中医研究提供可行性平台
“这并非是一次单一的实验,而是为中医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性平台。”詹松华教授激动地说。
“在中国,亚健康人群约占总人口的20%,其中八成无需手术药物治疗,但亚健康状况又切实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中医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针灸、推拿等传统手法既无副作用疗效又好。” 2016年12月初,国务院首次发布中医药发展状况的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亦是强调了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詹松华教授感慨:“中医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波波中医药热潮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兴起。对中医疗法原理的科学验证,将助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使其更经得起质疑与考验。这次与联影的合作,为中医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未来,我们会在联影磁共振上对更多穴位的针灸进行效能实验研究,也会在更多的影像设备上验证其他中医手法的功能,比如现阶段我们正筹备在联影CT上验证颈椎病、腰腿痛推拿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