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欢迎来到中国埋线医学网!
新闻中心
《穴位埋线疗法》——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更新时间:2018-03-06 08:43:07  |  点击次数:1646次
前言
穴位埋线疗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疗法在民间蕴藏了大量的经验,但从业人员、推广传承、科研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所以,催生出了《穴位埋线疗法》这本书。
穴位埋线疗法发展至今,经历了“埋线针具改进”和“埋藏物改进”两大质的飞跃,国家虽然编写出版了《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但只能作为纲领性文献,仅对临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书不仅是对《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的释义、释疑、充实、完善,更是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具体的临床应用,尤其对操作技术的研究和阐述,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对埋线操作起到正本清源和引领规范的作用。本书的编委会涵盖了全国部分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本书的编写和审校得到了编委会专家、教授和临床医师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本书的蓝本是《全国穴位埋线新技术培训班讲义》,此讲义经过了多年的试用,得到了全国广大学员和老师的认可,它是全国埋线专家教学和临床经验的荟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系统阐释了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与临床,第一次完善了埋线疗法的理、法、方、穴、技、线,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本书有三大亮点,一是基础,二是临床,三是发展。对穴位埋线理论基础的归纳和总结,使之更加清晰和完整化,是本书值得一看的特点之一,这是以前出版的专著中忽略了的方面。而重视并重点介绍穴位埋线基本技法和特殊技法以提高疗效、防范风险的内容,又是本书值得一看的另一大特点,   尤其是其中对穴位埋线特殊技法的精彩描述,非常新颖独特。对穴位埋线疗
法独立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思考和论述,是本书可盾的第三大亮点,提出“穿刺是注射、埋线、针刀的核心技术”的观点,尤其介绍了埋线与其他疗法协调发展的例证,对开阔临床医生的思路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传承与创新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在消化吸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借鉴了现代科技和医学发展的成果,推广应用高分子聚合物——PGLA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解决了排异反应,总结出“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解决了卡线的难题,提炼出“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解决了穿刺风险,开创“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突破了埋线的禁区等,可谓稳步推进,推陈出新。本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技巧,得益于老一辈埋线工作者(如温木生、单顺、马立昌等专家)的传承和教学,也得益于相关行业专家(如庞继光、施晓阳、柳百智等教授)的启迪,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
杨才德,中医针灸学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院长助理兼科主任。
早年师从著名针灸学家一一“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和何天有教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尤其是穴位埋线事业,牵头  创建甘肃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主任委员,连续多年举办全国穴位埋线新技术培训班和全国交流会,学员  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港台地区及法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
兼任中华传统医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亚健康分会、针刀分会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完成埋线科研8项;发表埋线论文43篇;出版专著5部;创建、验收全国“穴位埋线临床示范基地”21家。
对埋线行业的贡献:发明了“专用埋线针刀”提出“杨氏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彻底解决了PGLA线软的难题;国内首次推出“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蝶腭神经节埋线术”,彻底降低了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穴位埋线疗法的历史渊源、发展方向和历史贡献
一、历史渊源
二、穴位埋线发展的两次飞跃
三、穴位埋线的发展方向
四、穴位埋线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穴位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穴位埋线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留针理论是穴位埋线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现代医学成果是穴位埋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理
一、中医学理论对埋线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穴位埋线的认识
三、穴位埋线疗法自身的认识
第四节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
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四、调节机体免疫力
第二章穴位埋线的工具
第一节穴位埋线工具的演变
一、砭石时期
二、九针时期
三、毫针
四、现代针
五、专用埋线工具
第二节穴位埋线工具及操作方法
一、套管针埋线法
二、医用缝合针埋线法
三、埋线针埋线法
四、手术刀埋线法
五、注射器注射针头埋线法
六、一次性无菌微创埋线针埋线法
七、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
第三节穴位埋线的线体介绍
一、医用羊肠线
二、改性羊肠线
三、埋线用胶原蛋白线
四、高分子聚合物埋线
五、其他埋线
第三章穴位埋线技术操作
第一节穴位埋线术前准备
一、针的选择
二、针法练习
三、明确诊断,熟悉病人
第二节穴位埋线定位定点
一、定位
二、定点
第三节无菌操作
一、无菌原则
二、对医护人员的无菌术要求
第四节穴位埋线基本技法
一、持针法
二、定向
三、进针法
四、快速刺入,慢速推进
五、体会层次感
六、治神与得气
七、留针与出针
第五节穴位埋线手法
一、基本手法
二、辅助手法
三、手法的轻重
第六节穴位埋线特殊技法
一、穿刺是埋线操作的核心技术
二、切摆是埋线的两个运动形式
三、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
四、选择切摆的原则
五、特殊技法操作必须注意的事项
第七节把握好埋线操作的“度”
一、针具刺入的角度
二、刺入过程的力度
三、针具刺入的深度
四、埋线治疗的强度
五、针刃松解的程度
六、埋入线体的长度
第八节针刺宜忌以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针刺宜忌
二、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第九节穴位埋线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一、疼痛
二、眩晕乏力
三、出血和血肿
四、神经损伤
五、发热
六、感染
第四章穴位埋线常用穴位
第一节手太阴肺经穴
一、中府
二、尺泽
三、鱼际
第二节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合谷
二、曲池
三、臂膈
四、肩髑
五、口禾骼
六、迎香
第三节足阳明胃经穴
一、四白
二、地仓
三、颊车
四、下关
五、梁门
六、滑肉门
七、天枢
八、外陵
九、归来
十、梁丘
十一、足三里
十二、上巨虚
十三、下巨虚
十四、丰隆
十五、解溪
十六、内庭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穴
一、公孙
二、三阴交
三、阴陵泉
四、血海
五、大横
第五节手少阴心经穴
一、极泉
二、神门
第六节手太阳小肠经穴
一、后溪
二、养老
三、天宗
四、天容
第七节足太阳膀胱经穴
一、大杼
二、肺俞
三、心俞
四、膈俞
五、肝俞
六、胆俞
七、脾俞
八、胃俞
九、肾俞
十、气海俞
十一、大肠俞
十二、关元俞
十三、小肠俞
十四、膀胱俞
十五、次谬
十六、承扶
十七、委中
十八、秩边
十九、承山
二十、申脉
第八节足少阴肾经穴
一、涌泉
二、然谷
三、太溪
第九节手厥阴心包经穴
一、曲泽
二、内关
三、劳官
第十节手少阳三焦经穴
一、中渚
二、外关
三、支沟
四、三阳络
五、肩谬
六、翳风
七、耳和谬
八、丝竹空
第十一节足少阳胆经穴
一、阳白
二、风池
三、肩井
四、带脉
五、环跳
六、风市
七、阳陵泉
八、足临泣
第十二节足厥阴肝经穴
一、太冲
二、章门
三、期门
第十三节督脉穴
一、长强
二、腰阳关
三、命门
四、至阳
五、大椎
六、百会
七、水沟
八、印堂
第十四节任脉穴
一、曲骨
二、中极
三、关元
四、气海
五、水分
六、下脘
七、中脘
八、鸠尾
九、膻中
十、天突
第十五节经外奇穴及新穴
一、四神聪
二、太阳
三、牵正
四、子宫
五、定喘
六、夹脊
七、腰眼
八、腰痛点
九、百虫窝
十、阑尾
十一、星状神经节
第十六节埋线用董氏奇穴
一、头面部
二、手掌部
三、臂部
四、小腿部
五、大腿部
第十七节埋线用靳三针
一、四神针
二、智三针
三、脑三针
四、颞三针
五、定神针
六、晕痛针
七、面肌针
八、叉三针
九、面瘫针
十、突三针
十一、眼三针
十二、鼻三针
十三、耳三针
十四、手三针
十五、足三针
十六、手智针
十七、足智针
十八、肩三针
十九、膝三针
二十、腰三针
二十一、颈三针
二十二、背三针
二十三、踝三针
二十四、坐三针
二十五、痿三针
二十六、脂三针
二十七、胃三针
二十八、肠三针
二十九、胆三针
三十、尿三针
三十一、阳三针
三十二、阴三针
三十三、闭三针
三十四、脱三针
三十五、脑呆针
三十六、肥三针
三十七、痫三针
三十八、褐三针
第十八节阿是穴
……
第五章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第六章埋线美容
附录一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
附录二蝶腭神经节埋线术
附录三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主要参考文献
QQ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